2020-06-01 17:11 69272
一早起来,好像世界都变了,每个人都吵着要过儿童节,上个月20号你们都干啥了心里没点数?还儿童节?单身才有资格过儿童节,否则都属于犯法知道吗?
干点成年人该干的事情,比如上上天什么的!
看看人家埃隆·马斯克,说上天就真的上天了,移民火星的计划可能真不是吹,因为这次的发射的火箭和上一次完全不同,成功回收是什么概念?那就像公交车一样,可以反复使用,反复送人入驻火星。
北京时间 5 月 31 日凌晨 3 点 22 分,在佛罗里达卡纳维拉尔角,全球最大的载人航天飞船“龙”载着宇航员成功上天了。
发射 9 分半钟后,猎鹰 9 号火箭将龙飞船释放至低地球轨道,然后火箭返回地球,在大西洋上被自动驾驶船回收。到了第 12 分钟,龙飞船与二级火箭成功分离。
如果一切顺利,两位宇航员将在龙飞船内完成 19 小时的绕地球环行,在北京时间 5 月 31 日 22:30 与空间站对接,与近两个月来一直在那里工作和生活的三位宇航员会合。
重点在于,这是私人公司的火箭发射,并且成功回收了火箭。
更关键的是什么?背后的老板就是埃隆·马斯克,送宇航员前往发射现场的就是两台Model X,这可能是全球车企都眼红的高光时刻了吧?自家的车送宇航员去自家的火箭发射现场。
这次火箭发射,绝对算得上是人类历史性的一刻了,到这种时候已经没有国家的界限了。
事实上国内也不乏这样的私人火箭运营公司,从2014年起,已有多家民营火箭公司成立,拉开了中国民营火箭的序幕。从融资和估值来看,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及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算是国内民营火箭公司的前列。
可问题就在于,相比于今年就发射了11次的SpaceX,中国的民营火箭们还处在技术和商业探索的初步阶段。目前发射成功的仅是探空火箭,这与运载火箭有着天壤之别。
此前,埃隆·马斯克曾评价当今航天发展情况时说到,美俄两国停滞不前,而新生的发展中国家却在尽力还原美俄六七十年代的产物。
这里所指的发展中国家就是我们,而我们与发达国家在航天工业上的成就至少有50年的差距。
例如:
美国1967年第一次发射的“土星五号”总推力3408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18吨,能将50吨的阿波罗宇宙飞船送到月球;
前苏联的“能源号”自重2400吨,最大推力达到3500吨,也具有超过100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
而中国目前最大的推力火箭“长征五号”的推力仅有1078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仅有25吨。
更直接的是预算,嫦娥工程预算为14亿人民币左右,而阿波罗计划的预算是几千亿美元。
这就是为什么埃隆·马斯克会这样评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航天工业水平。
当然,从个人理解来看,当时的美俄航天工业是不计成本的要率先登月,而现如今这是要在计算成本的情况下来开展航天事业,虽然不得不承认在技术上确实存在差距,但具体情况还是不能直接对比。
不过,火箭咱们暂时还没法比,但是汽车这种家用产品为啥特斯拉总比我们自主品牌要高一截?
还不是因为自主品牌爱“扯皮”,就好像比亚迪原本开开心心的发布了刀片电池,眼看着又安全、续航又长、寿命又高的电池就要占领高地了,宁德时代不高兴了,非要说别人穿刺试验有漏洞,实际中很难碰到,还不如直接加强外部保护壳。
说到这里,过六一儿童节的小朋友,真的有很多问题号。
最简单的道理都不懂?你电池外壳再坚硬,如果连穿刺都不怕了,那不是就更安全了?难道说穿刺试验不比外壳坚硬度更高一级?
更扯的是,宁德时代说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的对比,具体什么大家自己去微博搜搜,可问题是,今年7月底开始,宁德时代向它的大客户特斯拉将供应的也是磷酸铁锂电池,这怎么说?难道是怕比亚迪抢生意?当然不可能,比亚迪自己也是整车公司,才不会给最大的假想敌供应电池嘞。
那么问题就来了,别人都是疯狂搞科研,专心搞技术,汽车搞忘搞火箭,国内有些企业除了扯皮得劲儿,就是卖货得劲儿,少上微博搞点事多拿点时间来研究研究别人家的新技术它不香吗?
香不香不敢说,专心干一件事绝对能有利可图,看看别人大众,就很专心,造车、卖车、研究中国消费者。
上周不就又在中国市场搞事情了。
上周,大众汽车正式宣布将投资10亿欧元,获得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时增持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股份至75%,获得合资公司管理权。
这也是2016年江淮大众签署合资备忘录后又一大动作了。
这时候聪明的小伙伴就要问了,江淮大众都有量产车了,不算大动作吗?
宁说的是“思皓”这个品牌吗?不说我都快忘记它了,相信连江淮大众都快忘记他了吧?
照2017年江淮大众正式成立时的计划,除了已经推出的一款车型外,到2025年还将再推出5款纯电动汽车,同时建立、完善电动汽车工厂和研发中心。
即便到目前为止还什么都没有,但这不影响它这次收购大额股份后当自己家事儿来干的情况,所以接下来,江淮大众真的可能要开始干事儿了,毕竟大众已经持有75%的股份了,相当于自家产业。
可能也正是因为不是自家产业吧,福特和众泰自从签约后就再也没消息了,什么时候福特再给众泰10亿欧元,相信众泰还能再战个三五年。可是上周的本田车主就不这么想了,因为2018年下半年国产本田几乎是全部要召回的,不是怕召回,而是怕麻烦。
如果不是事儿大了,可能也不会在中国召回接近80万辆缺陷汽车吧?
上周五,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公布了最新召回信息。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将自2020年6月1日起召回部分国产汽车,具体如下:
(一)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召回2018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国产Acura TLX-L、Acura CDX、Acura RDX、锋范、奥德赛、冠道、缤智、飞度、凌派、雅阁系列汽车,共计396149辆。
(二)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召回2018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国产哥瑞(GREIZ)、竞瑞(GIENIA)、杰德(JADE)、思域(CIVIC)、思铂睿(SPIRIOR)、INSPIRE、炫威(XR-V)、思威(CR-V)、优威(UR-V)、艾力绅(ELYSION)系列汽车,共计378625辆。
近80万台却几乎是全系车型召回,所以各位看看自己是不是在2018年买过本田的车,如果有,就打电话给客服问问。
召回原因是叶轮可能会受燃油影响而发生膨润变形,并与燃油泵壳体发生干涉,导致燃油泵工作不良,极端状态下可能出现车辆行驶中发动机熄火。
由此也能看出,大公司还是大公司,召回数量都要比别人年销量还要高了,实名羡慕。
不过还是要说一句,召回总归是好事,如果不召回问题就在那摆着,只有出了事的车主才知道有多难受。
今天的文章总结下来能看到什么?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扯皮,江淮和众泰在等外资搭救。而特斯拉已经有了航天技术背书,本田也开始解决80万辆缺陷汽车带来的隐患。
品,你细品,差距确实在缩小,但差距依然不小。
别喷,就酱~
下周再见。